這批照片拖好久,才拿出來發...

這天一大早就帶大家來到了公館自來水園區拍照,

下午會很多人,早上拍照比較不會有人干擾。

從捷運站出來後,沿著這條美麗的人行道走就會到達公館自來水園區囉。

IMG_9551.jpg

自來水園區旁的停車場

IMG_9442.jpg

自來水園區原名臺北水道水源地,

1907年,依巴爾頓先生之建議,在公館觀音山腳下新店溪畔建取水口,以引取原水;

在觀音山麓設淨水場,進行淨水處理,再將處理過之清水,

以抽水機抽送至觀音山上之配水池,藉由重力方式自然流下,供應住戶日常用水。

IMG_9445.jpg

1908年取水口、唧筒室建築與設備裝置先行完成,

1909年輸配水管、淨水場及配水池全面完工,

淨水場開始供水,出水量20,000噸,用水人口十二萬人,

並命名為臺北水源地慢濾場,從此臺北自來水開始邁入現代化之供水系統。

IMG_9448.jpg

 同年四月成立擴建工務所,聘請省建設廳技正范純一主持設計施工。

設施包括混凝池一座、沉澱池二座及快濾池四座,容量為每日出水量20,000噸,

全部工程於次年二月底順利完成。1974年(民國六十三年)進行臺北區自來水第三期擴建工程,

為配合臺北水源地慢濾場之拆除工作,於沉澱池增設傾斜管,以加速膠凝沉澱效果,

快濾池改換為石榴石濾材,增加出水量為每日50,000噸。

IMG_9456.jpg

自1908創建迄今己有九十餘年的歷史,八十二年六月被內政部列為三級古蹟,

同年九月二十七日第一次對外開放二週供民眾參觀。後經臺北市政府民政局會勘,

認為年久失修且多處漏水,經構堪慮應予整修。因此,民政局於八十六年度編列預算二佰萬,

供作本古績之調查研究報告經費,並委請中國工商專科學校完成「臺北市三級古蹟水源地唧筒室之調查研究」報告。

IMG_9462.jpg

自來水博物館-仿歐洲文藝復興後期的巴洛克式建築風格

IMG_9464.jpg

1977年(民國六十六年),唧筒室完成「抽取原水、輸送淨水」之使命,功成身退。

臺北自來水事業處依據該報告於八十七年五月斥資捌仟餘萬元修護,恢復唧筒室之原貌,

並多方蒐集有關自來水歷史的照片及器材,充實整體內容與相關周邊設備,完成全國首座自來水博物館。

IMG_9469.jpg

三級古蹟-台北水源地唧筒室

IMG_9474.jpg

高壓電源配電用配電盤

IMG_9479.jpg

IMG_9490.jpg

自來水園區一定要有的消防栓

IMG_9510-1.jpg

意外拍到別人家的正妹

IMG_9512.jpg

以水管窺路

IMG_9517.jpg

本來是要拍這條路的 結果剛好牛奶媽入鏡了

IMG_9519.jpg

發現一座荷蘭式風車

IMG_9525.jpg

好棒的感覺

IMG_9528.jpg 

傍晚來到了公館水岸廣場的渾水抽水站

渾水抽水站民國53年興建完工,66年停止運轉,水處為古蹟的再利用及促進公館地區發展,

特地整修規劃為河濱景觀餐廳,同時美化光雕水管橋 、設置賞景平台及活動廣場,塑造美麗的公館「水」岸,

連結自來水園區及河濱設施,提供市民寓教於樂、富含文化、多元而優質的遊憩場所。

水岸廣場上的裝飾

等待日落之後,來拍了一張永福水管橋又叫福和二橋,

是台灣第一座完全由國人自行設計、製造、安裝、施工,同時兼具通車與通水雙重功能的現代橋樑,

解決了台北市與中永和地區的擁擠交通流量以及大台北地區每年夏季因受到天候影響,普遍出現水荒的問題。

回程在公館發現的聖誕樹一只

在公館天橋上看車潮

公館天橋 沒想到拍出來這麼有科技感

此行拍了不少照片,中午還吃了四川華神麻辣火鍋,下午還跑了寶藏巖,

不過那批照片就等下一篇來放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